Thinking & Living
想不通的時候堅持去想也是不通的。讓它暫時不通,有閒暇時再想一想。經歷多了思考也會多,想通的機會自然增多。所謂觸動,就是起始一個思考的歷程,有時突然想通了,就會覺得是自己在閃現。這是一個錯覺而已。
2015-9-21
痛苦有用,能讓人更好地規劃將來。任何事情發生了都不能更改,嘗試去理解當下的痛苦,比簡單地接受更能促進成長。如果以感性的方式面對世界,會看到很多令人迷失的假象。
2015-9-19
對一個帶著真愛的人來說,愛情與良心一致。若然不愛,也不會恨,無愛無恨亦是真情。
2015-9-17
面對快速變化的世界,擁有一定的應變能力,就算是已經準備好了。
真正造福人類的是科學研究,這需要有優厚的物質條件。
外貌與智慧,這兩種好感組成強烈的美感。外貌感覺因人而異,而智慧意味著好奇心與愛心,會吸引所有人。
2015-9-16
孩子不像星星,也不像會變成珍珠的沙子,甚至用玉石來形容都不恰當。孩子有他們自己的人生,擁有無窮的可能。
2015-9-15
好書和壞書都有啟發作用,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從中得到啟發。好夢和惡夢都是離開現實的。不少人都有夢想,但敢於實現夢想的人生才有真味。
2015-9-14
騎牛找馬,用不著喜歡上牛。
2015-9-12
愛的價值,在於讓生命過程中每件事都有最好的結果。我思知我在,我愛故我圓滿。愛著的人都會感覺到幸福,若能一直愛,人生最終會無憾。
正義只是正義者的好東西。
問得不好自然答非所問。
2015-9-11
技藝是智慧的展現,不過一些人展現的是別人的智慧。
如果對痛苦一無所知,那麼對世界也沒有恨。如果對那些不愛的人無動於衷,那麼對人也沒有機心。這是很多年輕人的心態,本性善良。
自己悲就會覺得生命可悲,自己喜就覺得生命可喜。
2015-9-9
敏銳、細緻,柔和、堅韌,是智慧的體現。
相信人生應有崇高的追求,並有超出世俗的目標,也就是相信自己心中的神。如果說這也是信仰,那麼這種信仰比傳統宗教信仰更不確定,因而更危險。信仰是心靈的硬殼,這是人際關係的障礙。人生的最高目標是健康快樂,而信仰在很多時候都是背道而馳的。
2015-9-8
信仰是一種習慣。在意識未足夠的情況下,習慣有用。
2015-9-7
現在的世界不是天地之始,而是一個有名相的世界。
真正的愛情就是強烈的,沒有更強烈的了。受到誘惑,是沒有真愛的明證。如果說自己處在愛情中,那麼就算是一般的風流韻事,也能說明所說的愛情是假的。那些慾望的存在,已經說明了一切。
2015-9-6
真正的愛情,兩人永遠在風景秀麗的路上。真愛沒有危險,因為只有得而沒有失。真正的愛情彼此已安頓於對方,婚姻中不用再追求也不用去佔有,攜手舒適地繼續人生的另一段路。假愛情才有危險,因為一進入婚姻就注定被埋葬。
沒有人品的才智,或沒有才智的人品,都是假的。
2015-9-5
生命只需要生存,而人需要情感。快樂總是單純的,那些復雜的追求,為的也是單純的快樂。不過有時人在途中會忘記了目的地。
2015-9-3
精神活動是高級的認知。有感覺就會有追求,有思維就會思考生命應該追求什麼。如果能夠想得通,很自然就會追求真善美,因為真善美給人最好的感受。大腦是認知的器官,感受和思維構成了靈魂。
溫柔應是愛心的溢滿。
2015-9-2
成功帶有不少僥倖,自卑的成功者僥倖成份更多。無論是外部還是內在世界,自卑都是成功的絆腳石。自信比自卑好,意識又比自信更有用。在意識的光芒中前進,自信就不再重要了。
2015-9-1
作為平等一員的自信是靠法律維持的。讓法律成為一國之君,才有人人平等的機會,不然就只是強勢者當道,那麼天才也免不了跪下。
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領域,就不能輕易拋錨。在世界闖蕩,正是去尋找自己的家。有愛的地方最合適,尋找真愛的人,無需為自己留後路。
忽略了內在的成功,就會把外在的成功當成優秀的唯一標誌。成功的確是優秀的標誌,不過真正的成功是幸福。成功與否是命與運一起決定的,因此優秀也不一定成功。優秀意味著有智慧,因此優秀的人容易成功。
2015-8-31
有基本的誠實,還不是真誠。有真誠才會有足夠的透明度。所以彼此真誠才能成為真正的愛侶。事物很自然會有一個限度,而人為的克制或要求,反而不是真正的限度。水至清,因而演化出“玻璃魚”,這就是自然。欺騙和偽善,不是因苛求而逼出來的,而是本來就有。因為一個真誠的人不會虛偽。互相尊重不包括尊重不誠實的人,因為不誠實本身已經是對人不尊重。
會計系統 批發零售 找換系統
2015-8-28
把不是敵人的人都當成朋友,朋友就會遍天下。
2015-8-26
能做喜歡的事,只是快樂。再加上無須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,才是幸福。沒有必須做的事情,才是自由。
克制與不克制,兩端都是邪惡。玩世不恭就是走極端,也不是真的癡情。
2015-8-24
一個人是否多情,必須由他的情人下結論。如果一個人把感情分攤到很多人身上,他的情人感覺到的必定是薄情而不是多情。真正的多情是專一,因為他的感情是如此的多,只需欣賞一個人就已經滿足了。所以,善於欣賞就會專一。
嫉妒心有時會傷害別人,但必會傷害自己。而傷害自己也是一種惡。所以嫉妒必定是惡,有時會變成病。自信的時候沒有嫉妒,一個自信的人從不會嫉妒。因此,嫉妒並非人皆難免。
身體和心靈分不開,身體衰弱精神亦萎靡。大腦退化,心靈就歸於無。健康的身體是基礎,起碼要有一個健康的頭腦,心靈才能活潑。
2015-8-21
沒有真愛的人都是花心的,因為花心是找尋真愛的一條途徑。真正的愛情給人真正的滿足,所以必定是專一的。不是花心與專一達成了平衡,而是專一替代了花心。
2015-8-20
兩情若是久長時,又豈在朝朝暮暮。能時刻相聚而不厭倦,才是經得起考驗的愛情。每一個夜晚彼此都分別了很長時間,所以每一天的早晨都是久別重逢。因此每天都應該是一個節日。
雖然發現細節重要,但發現一個細節與其他細節的聯繫更重要。
青春期最需要的是能刺激思考的閱讀。
2015-8-19
感恩只能暫緩糾葛,換得一時的平靜。兩不相欠才是真正的結束。人際關係首要平等,不亢不卑、相互促進才是好感情。說女性引領男性上升,不外乎說男性倚賴女性,如果意味著把女性工具化,那這種說法就更不堪了。
無論在哪個領域,成功皆因專注於某些題目,而創造出獨特的風格。沒有獨特風格的藝術家只是複印機,而不能專情的人只是情場獵豹,能做到的只是精準而不是深刻。包容有時掩蓋著一種貪心,不輕浮有時壓抑著濫交的心。
做喜歡的事多忙也不覺忙,更不會忙昏了頭。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自然會全情投入,不用擔心失分寸。因為喜歡,我們不但投入,還能自動調節。做不那麼喜歡的事情,才需要時刻帶著警覺。
2015-8-18
大部份人都是生活在眼前的,這就是活在當下。當下一刻雖永恆卻有限,將來無窮盡。土地終會崩塌,一切美好將會化為悲壯。人類的希望在蒼穹,因此規劃未來上太空的路,才能活好當下。
2015-8-17
愛情是兩個人的風流。缺少浪漫的感情不是愛情,不能持續浪漫的也不是真愛情。真正的愛情歷久常新,開花、結果,然後是心中更多更多的花。持久親密的關係是以浪漫為基礎的,是兩人一起創造風流韻事和詩意生活。真正的愛情不多見,所以一些人悻悻地說,愛情不風流。
身心合一的快樂最難得。
2015-8-6
安靜、孤獨地吸煙,正是無法靜下心來的表現。吸煙要動口動手,能把煩心事暫時忘記,正好能夠逃避親密。但睡覺時還是會夢見朋友的。河水通往大海,真正的朋友是全身心的伴侶,人有這種連結才有永恆可言。時間是屬於所有心靈的,無法獨佔,所以放棄獨佔才有真正的自由。享受獨處的人其自我最頑固,因為這種靈魂有著非常厚的外殼。
我們無法直接面對自己的心靈,大部份有關自己心靈的東西,都是從其他人的反映而看到的。不想讓自己閒下來,是無法面對鏡子的一種表現,因為那些鏡子把自己照得很難看。逃避自我,不過是自我在逃避現實時的妄想。人必須面對他人,把逃避他人扭曲成逃避自我,是因為獨處時自我仍放不下那些討厭的鏡子。不過,真正的好鏡子能夠吸引人回來的。
說女人魅力的時候,無法不包括性別的特質。物質是心靈的基礎,因為人是先有身體的。綜合多種因素的魅力,尤其是獲得男人和女人普遍敬慕的魅力,應是智慧的魅力。
需要獨處來消化世界,是一種封閉,也是吃不消的表現。分享更有意思,把自己的所見所想與人分享,更容易理解,就如我們吞下的食物那樣,與一眾細菌分享才得以消化。好胃口因分享食物,好心靈因分享思想。胃口在飢渴時管不了甚麼滋味,心靈在空虛時分不清真假對錯。高品質的分享是身心寧靜的基石。
作者與讀者因時空錯開而無法交流。閱讀是單向的,有時不是收入而是支出。寫作除了思考,更重要的是向讀者表達。寫作可以是灌輸、發洩,也可以是為名利而作。而信仰則是向不會回應的虛空發出祈求,更加是單向的。人生不會缺少獨處,只會缺少與活生生的愛人面對面、友善、無拘無束地交流。
大自然能擊敗最堅強的生物,那些柔軟的或能渡過難關。
2015-8-14
人是大自然的一份子。維護自己在大自然面前的所謂尊嚴,其實是維護自己在其他人面前的尊嚴,也就是那種具有英雄色彩的勇氣。真正的勇氣不為尊嚴,為的是繼續活下去。
如果世界是大海,人就是魚,幸福決不是喝盡大海的水。很難估量自己的天賦,但必須估量,因為不估量就不知道自己的潛能,更不能最大限度地實現自己的潛能。魚不能從大海躍上山頂。
2015-8-13
人的能力不斷在變化,因此人的能力總量不是一個常數。弱智是智力比正常人弱,就算某方面有過人之處,仍然是弱智。超常只是在某方面超越常人,不會全面超常。
商品的價值取決於能為人節省多少時間,或者說能為人延長多少壽命。價格是人對商品價值的估算,不一定正確。可把人生比作商品,人的價值不取決於為自己付出多少時間和心血,而取決於能為其他人付出多少。真正的英雄不會被埋沒的,不然沒人知道他是英雄。真正的小丑也很難發跡,不然也不會稱他為小丑了。
悟性是辨別是非的能力。用前世修來作比喻,就是說正常人都有悟性,分別只在高低。悟性的高低其實就是運氣的好壞。所謂種的不同,只是先天的命運不同,努力還在後天。不能成才其實是運氣差,沒有遇上好老師。有悟性還需要受人事物的點化。
情感與理智是一起成熟的,而意志和經驗則沒有成熟與否之分。當一個人的情感能連結天地萬物,他的理智就能顧及天地萬物。放縱不表示多情,壓抑不表示理智。而放縱和壓抑都是人生不幸的原因。
2015-8-12
不在意危險,我們也無法好好過生活,因為現實總會打擊那些不懂在意的人。
因擺脫了一些甚麼而覺得安靜,不是真正的安靜。因擁有了一些甚麼而覺得豐富,不是真正的豐富。真正的安靜能面對任何誘惑,是安頓。真正的豐富能隨時給予,是愛。假的安靜或豐富,只是自我的一種妄想。
人生的價值只取決於對生命有否作出貢獻。
2015-8-10
正常人不會認為自己沒有弱點,也不會認為別人沒有弱點。虛偽的人把自己的強項包裝成弱點,或把弱點包裝成強項。但淺薄的人卻不懂虛偽,故容易受騙。
如果天賦指的是能力,不估量就容易發生危險。如果天賦指的是體格,大小又是能夠量度的。要好好利用自己的天賦,除了認清類型,還須估量潛能的大小。估量天賦也是一個認識自己的途徑。
2015-8-9
人無法愛所有人,因此人間的愛注定是有條件的。但愛的條件也很簡單,只是相愛這一項,但卻很難找到符合條件的人。帶著這種意識去尋愛,比較容易尋得著。有條件的才是真實,沒有條件的肯定是虛假。舉著無條件的牌子去尋愛,尋得的必定是假愛。
持續的建設或破壞,均表明具有充沛的生命力。享受是屬於精神領域的。享受建設的人因樂觀而積極,享受破壞的人因悲觀而消極。積極的人帶著希望而感到幸福,悲觀的人因失望而感到不幸。快感的來源決定我們與幸福的距離。
把一句錯誤的說話當成正確,思考就會跟著錯誤。
迷信令落後的人更倚賴和無知。利益交易是公平的開始,真正的道德源於市場。
2015-8-7
與別人談話是交流,與自己談話是思考。思考不罕見,但不懂思考方法的很多。正確思考、勤於思考才會有核心精神。
2015-8-5
自由的靈魂是無所謂獨處的,因為連結其他靈魂才能通向永恆。獨處是對空間的獨佔,而交往則是生命時間的付出。
害怕獨處的深層原因是恐懼,一個缺乏安全感的人是很難獨處的。獨處能力的大小,能作為檢驗一個人有否靈魂伴侶的標準。剝去了外殼的靈魂全部都一樣。因此,真正動人的愛情和友誼,源於靈魂外殼的淺薄而不是厚重。
當獨處變成生活中的必需,也就變成了一種孤僻的性格。必須獨處的時候,就是不喜交往的時候,也是容易發怒的時候。如果經常想像自己生活中會缺乏獨處,並把這種機會甚微的事情形容為災難,那是一種妄想,也反映出對交往的恐懼。
獨處是一種能力,但交往是更大的能力。人必須獨處,因此不會缺少獨處的機會。人缺的是溝通,更缺的是靈魂層面的交流。
感到寂寞的獨處不算獨處,因為心思仍在別人身上。真正的靈魂生活並非獨處,而是和別的靈魂在一起,身體是否單獨不影響靈魂的交融。
2015-8-4
明白自由是什麼,就知道自由與家沒有衝突。對人來說,有家更自由,無家可歸才是不自由。
探究那些真正只屬於自己的重大問題,沉默比較能專注。尋求關於人生世事的答案,多溝通比較容易打開真理之門。有限的言詞其實已能表達無限的存在,關鍵是有沒有感受到世間的真實。
幽默是一種面對缺陷的態度。它可能帶著憂傷或憤怒,但傾向於接受現實,並使人較友善地與現實相處。
2015-8-2
真正活過才割捨得了生趣,曾經融合才接受得了死亡。活出真愛自然無懼寂滅,放下自我就能走進虛無。
2015-8-1
那些能夠創新的人,就是在無趣的時代有趣地生活。時代有趣無趣,要看人的眼光。無趣的只是這個時代的一些人,而不是這個時代。
2015-7-31
把索求與倚賴說成愛,這就把愛說成一種虛妄。愛來自責任感,因此愛國是要為國家民族盡責。愛是從自由中產生的,因此真正的愛國者必定是自由人。
2015-7-28
每個正常人都能思考。有些人的思考是一種虛耗,有些人的思考是一種破壞。思考確當才真正有建設。
2015-7-27
人有心靈,注定不能絕對孤單。換句話說,世上只有我們,沒有我,因為一個孤單的我無法存在。無須惶恐,那個孤單的我不只是微不足道,更是不可能存在。能活到今天,是因為我是我們的一份子。人會忘記,但宇宙不會忘記,冥冥中一切事情都抹不去。
2015-7-26
歡樂和痛苦其實都是支出,但這些感受可以帶來智慧的收入,也就是當下的意識。如把感受當成財富,就會把支出當成收入,那盤智慧的賬目就會錯亂。
2015-7-24
幼稚的人當然也有價值,但價值有多方面,也有高低。為未來的生活做準備沒有錯,只不過現時的教育不夠全面,起碼缺少愛的教育。最需要準備的是愛,看看成人在這方面有多幼稚就知道了。
2015-7-22
正確來自規律,正當來自人心。人能夠不遵從規律而自取滅亡。不被大多數接受的正確方法,仍然難以實行,因而必須尋求被大多數接受的正當方法。
2015-7-23
如果要個性,就不要規定做事必須如何、怎樣。
2015-7-21
讀懂了作者的心境,就會發現不少童話所表達的都不是善良,其實不適合意識未足夠的人閱讀。
2015-7-18
讀書除了要有自由的靈魂,也要有自由的園地。
2015-7-17
興趣和志向、處世和做人,這些都與天性密切相關。天性無法支配,因此這些亦難支配。處世和做人也和教養有關,教養屬於環境因素,也不能支配。而舒適的生活就是好生活,令自己舒適就是跟隨自己的天性。太多尋尋覓覓,生活很難過得好。
2015-7-16
最適宜沉默的時候,是不懂說的時候。無聲不表示真正的沉默。在重大問題上獨自胡思亂想,不如把問題說出來。
2015-7-15
青春年少是豐富的文學素材,也是文學的擁戴者。
2015-7-13
人在夢中,看見的都是夢境。夢境是虛無的。清醒的人分得開夢境與真實。糊塗的人半夢半醒,夢境與真實是混餚的。在夢裡我們非常渴望生存有意義,而在真實中只關注生存。
2015-7-12
喜歡或不喜歡可以憑直覺,因為這是一個感性的評斷。贊成或不贊成,卻不應該憑直覺,因為這是一個理性的問題。直覺最大的作用是引起理智的關注。直覺很可能是錯覺,必須用理智去審視。
2015-7-10
大自然就是上帝,它一直與我們緊密地聯繫著。人無法脫離大自然,在摩天大樓裡,仍然散發著大自然的氣息。因為人是天地萬物的一份子。互聯網是大自然的一個子網,從這個子網的一端,我們能夠通往太空,而另一端則能進入深微的世界。
2015-7-9
不用害怕跟時間賽跑,因為時間可以由我們去定義。
2015-7-3
讓過去成為真正的過去,將來才會成為當下。
世間的奧妙存在於一切事物中。任何事物都不應錯過,而我們又不得不放棄一些,因為生命有限。任何事物都可以錯過,而我們又不得不抓住一些,因為生命脆弱。
限制也是一種依托,離群索居也能思考人生世事。對於思考,重點不在環境,而在內心,以及思考方法是否確當。
有耐力的人挨得過苦難。苦難打亂秩序,能使弱者變為強者,也能使強者變為弱者,甚至被淘汰。
2015-7-7
自己視為善、快樂、幸福的東西,一般都不會強加於人。己所不欲而施於人,才是普遍的現象。以自己所是,斥別人為非,正是己所不欲而施於人的例子。因此,強調“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”已經足夠,無須再強調“己所欲,勿施於人”。
2015-7-6
可以把人生當成大自然的禮物,不可把人生當成自己的獨佔物。分享人生,才能從容閒適地玩味人生。